這個端午,一起在春秋合肥制造基地“粽”享快樂吧!
2025-05-31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月節、五日節
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
歷史悠久 文化內涵豐富
其起源和習俗體現了中華民族深厚的
文化底蘊和民族精神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說法。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防止魚蝦咬食他的身體,紛紛將粽子投入江中,這便是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的由來。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是今天
我們不僅要傳承文化
更要玩出新花樣!
春秋合肥制造基地變身“端午主題樂園”,
美食、游戲、大獎三連擊
帶你嗨翻整個端午!
舌尖上的端午
今天的食堂披紅掛綠,早早被行政人員布置的頗有節日氛圍。艾草清香混著鹵煮的香辣氣味讓人垂涎欲滴。食堂阿姨給當天來餐廳就餐的伙伴送上熱乎的粽子、咸鴨蛋。
壽司、蛋糕、小龍蝦……美食檔口承包你的胃!食堂還特供端午限定菜單,熱食冷食全都有,建議帶上256G的胃來戰斗!



看看是誰的饞蟲被勾出來了?
當然更有美食餐券抽獎活動,特供美食檔口,入場即抽!6元、8元、10元餐券、歡樂套圈券隨機掉落,食堂檔口任性花!






游戲大闖關 直擊嗨玩現場
拔河燃魂
力拔山河志,繩系春秋情。部門battle一觸即發!每個部門8人成團,這一刻,拔的不是河,是團隊的團魂!
“一二!拉!!!”肌肉賁張,腳底蹬地濺起塵土,青筋從脖頸一路暴到指尖。








贏家捧著獎品笑到下巴脫臼,輸家躺地上捶胸頓足:“下次一定打敗你們!“”
汗水和笑聲糊成一團,原來拔河的真諦是:
用最垮的姿態,掙最嗨的快樂!
套圈大師在線教學
宋代流行“關撲”(即賭博類游戲),套圈因其“以小搏大”的特性融入其中。攤主擺出瓷器、糖果等物品,玩家用銅錢或竹圈投擲,套中即得,兼具娛樂性與博弈性。明清時期,套圈常見于廟會、節慶。
百姓認為“套中即得福”,目標物常為吉祥物件(如福袋、元寶模型),暗含“圈住好運”的寓意,成為節慶標配游戲。
今天的端午樂園也有套圈游戲,每人3個圈,套中啥拿啥!手穩心細的選手,今天就是你的主場!








把安康“袋”回家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填充艾草、菖蒲、雄黃等中草藥,散發的氣味能驅蟲殺菌,相當于古代“天然驅蚊貼+空氣凈化器”。
用一縷藥香,連起古今對安康的共同祈愿。活動現場艾草、干花隨心配,DIY專屬香囊!大家紛紛變身手工創作者,古風儀式感拉滿,拍照發圈秒獲10086個贊~



竹簽一丟,五毒全溜
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毒月”,濕熱滋生蚊蟲病菌,蛇、蝎、蜈蚣、壁虎、蟾蜍,易引發疾病,視其為“邪毒”象征。射五毒習俗源于漢代,最初是巫術儀式,用弓箭、石子射擊五毒畫像或模型,寓意“武力鎮邪,護佑平安”。宋代后演變為民間游戲,孩童用木箭射紙扎五毒,兼具驅邪與娛樂功能。
古人用儀式對抗未知,今人以游戲傳承記憶。今年端午我們用竹簽、沙包代替石子,砸走煩惱,接住兩千年不散的煙火氣。




端午好運派送
一枚青粽,裹住盛夏清香
一縷艾草,牽起千年祈愿
值此端午
公司還為每位春秋家人送上這份粽香禮盒
愿你:
剝開的是軟糯,咬住的是好運









再次
感謝大家以汗水織就春秋合肥制造的篇章
用匠心守護每一份熱愛
愿今后的日子
我們如龍舟競渡般協力前行
如五彩絲線般緊密相系端午安康,
不止今日
喜樂長隨,歲歲年年!
關鍵詞:
這里是標題一h1占位文字
相關文件
分享到